“文化中国”系列讲座(六)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点击:3259  

“文化中国”系列讲座(六)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坎坷人生路给我们的启迪

在邓丽君深情缅邈的歌声中,陈慧娟老师引领同学们一起回味苏轼那首千古传唱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入到那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和氛围中,引导学生品词、解人、感悟人生。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代表了宋代各种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但他一生坎坷多舛,屡遭贬谪的,乌台诗案令其九死一生,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旷达的处世原则,永远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坦然面对逆境,永远保有一颗快乐的心。

陈慧娟老师分别从苏轼超旷豁达人生观的形成、早期教育、与其弟苏辙的深情厚谊、对妻子的爱、对宇宙万物的赏爱之心等方面为我们解读一个执着、豁达、超脱、睿智的文人,从他的作品中去品位其超然物外、遇境成趣的智慧,引导学生学会从苦难中寻找美好,提高自己的逆境商数,学会在逆境中从容自处。

正如周国平所说的,“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拥有宽广、豁达的胸怀,养成快乐的习惯,坦然面对逆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是陈慧娟老师讲座所希望传达的信念,也是苏轼坎坷人生路给我们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