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系列讲座二:品牌建设、文化先行
作者: 点击:3531
“语言与文化”系列讲座(二)
品牌建设 文化先行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作为课堂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拓展,6月3日下午,基础部主任陈军向老师作了题为《品牌用词与文化喻义》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也是基础部“语言与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前往听讲,陈老师首先从品牌的定义开场,以为什么可口可乐比原油贵好几倍为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品牌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品牌的重要性。然后,他利用“恒源祥”、“七喜”、“喜鹊”、“水仙”、“红豆”、“BMW”汽车、“Poison”香水、“Kiss me ”口红等知名品牌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几个角度阐述了品牌命名的中西文化差异,从更高的层次审视品牌文化在实际品牌推广和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陈老师又从地名、人名、产品功能、神话传说、文学经典、总结了我们平时了解的中外品牌的一些命名规则。无论是“黄鹤楼”香烟还是“Marlboro”(万宝路);无论是黄则和花生汤还是Ford汽车;无论是Nike运动鞋还是GODIVA(歌帝梵)巧克力;无论是三国里面的诸葛亮还是莎士比亚笔下的Hamlet (雪茄);陈军向部长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述了我们身边很多品牌背后身后的深厚文化内涵;最后,他还举了宝洁公司“激爽”沐浴露、法国“OPIUM”男用香水和“活力”纯净水品牌开发失败作为例子,说明“品牌建设、文化先行”;“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只有文化才是经典的”。
陈老师最后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深入去挖掘、提炼与总结其中的优秀文化元素,赋予品牌以深刻而新颖的意蕴,才能提高品牌附加值,增强品牌的民族特色和竞争力”。长达一个小时的讲座在主讲人形象生动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结束了。现场的同学们认真听讲,记下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认为,参加这样的知识讲座,可以从有趣中感受语言的“入乡随俗”,同时还可以锻炼自身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