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系列讲座(九)读“国学”经典 做美德少年

作者:   点击:3211  

 

“文化中国”系列讲座(九)

读“国学”经典 做美德少年

——中国古代关于修养话题之孝道

617下午,刘明老师作了一场《中国古代关于“修养”话题之孝道》的讲座。她从儒家学说经典著作《四书》谈起,引导同学通过读“国学”,领悟做人的道理。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文本。”——《礼记·大学》。“修身”是做人的根本,要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从“修身”做起。如何修身?从何做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德的起点,孝顺父母,敬重兄长是仁爱的根本,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社会,爱人民,爱国家。因此,学习做人,就要从“孝悌”开始。刘老师从《论语》中有关“孝悌”论断进行讲解,分析孔子孝敬父母的几个层次,进而分析孔孟“推及尊老”的思想,“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第一》。儒家之孝,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它还扩大到社会其他人,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今天我们提倡的“尊老爱幼”思想相一致。孝道,不仅仅是一种家庭人伦道德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假如我们人人知晓“孝悌”之道,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怨恨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就会避免种种矛盾纠纷,更会避免作奸犯科之事发生。

刘老师从“做人之道”角度,引导学生读“国学”,从古代先哲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她将分析国学经典名句与讲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及《张良拾履》小故事结合起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全场座无虚席。最后全场齐诵《百孝经》,将气氛推向高潮,场面十分热烈。

近年,“国学”备受推崇。所谓“国学”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不单是一种民族文化,它还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刘老师表示,她今后还准备举办系列讲座。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