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专稿:9000元爱心款捐助了9个贫困生
作者: 点击:3238
支教专稿
9000元爱心款捐助了9个贫困生
11月17日
第一个目标是路程最远的红羊乡的两名学生。我们的车从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一路走走停停、不断的问路打探终于找到了进入红羊乡的路口。虽然以前早已见识过这里连绵不断的荒凉山脉,但是,当我们的车第一次驶离柏油马路真正走进这些黄土山坡时,仍然是不住的感叹这里的偏僻、贫瘠和落后。入眼处永远是那干燥的土色,不管是那山那树还是那村庄甚至是路过的小狗,我们租的那辆红色的面包车行驶在颠簸起伏的路面上,成为这一片大地上最鲜艳的色彩。
从路口到学生所在的村子有10几公里的土路,道路曲折蜿蜒,汽车驶过扬起一片尘土。虽然车窗紧闭,但是车厢里仍然是尘土飞扬,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空气也十分干燥,又不敢多喝水,因为一路上都没有厕所,而学生家的厕所凭想象也知道是少去为妙的,所以我们都自觉的把自己当成了骆驼,就靠早上起来喝的一点水度过这慢慢旅程。实在受不了时,也只能小小的喝半口滋润一下口腔,另外再倒几滴抹在鼻孔处增加空气湿度让呼吸顺畅一点。一束阳光照进车里,看到无数的尘土颗粒飞舞,让这没有风景的路程似乎又漫长了许多。
10点40分左右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个脸蛋红扑扑的站在村口等着我们的学生。学生告诉我们,这从路口到村庄的10几公里的山路她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如果爸爸在家时还能用摩托车载她,可是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而且下大雪的时候这样的路是根本没法通车的。在学生家简单的交谈了几句之后,我们很快又奔赴下一个学生家里了。我们没有留下来仔细聊天,也拒绝了他们要留下我们吃饭喝水的好意,因为这些在县城读书的孩子回家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他们每周上6天课,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晚上都要上晚自习,有的孩子从初一开始每年就只能回两次家。错过了这次回族“古尔邦”节的大假期,也许他们就只有等到寒假才能回家,而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了这里。所以,我们今天要趁学生在家里的时候多去走访几个学生。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快6点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县城,车子又开始穿梭在县城的小巷里寻找一位初中的女孩子。小巷里错综复杂的道路让司机晕头转向,学生也没办法描述清楚具体的位置。这个女孩的父母都去世了,只有一个奶奶和弟弟跟她相依为命,我们是一定要去看看她的。几经波折之后,我们见到了气喘吁吁跑出来带路的女孩。当踏进她家的院子时,我们心里都还想着这个家看起来还不错啊。但是,当女孩儿把我们带进门口的一间堆着杂物的小屋并告诉我们这就是她和奶奶住的房间时,我们心里开始纳闷了——放着这么大个院子这么多房间不住,为什么要挤在这个角落里呢?这个屋子半间堆着各种杂物,一个不大的炕紧挨着门口,正对门口的一张破破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液化气灶。难道这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整个空间吗?屋子太小了,根本就站不下我们几个人,所以我们都来到院子里。女孩儿的奶奶已经六十几岁,有点步履蹒跚了,站在初冬夜晚的寒风里显得十分单薄。老奶奶反复不停的絮叨地说着她的儿子儿媳都没了,只剩下她们几个了,她们没有房子住,只有帮别人看家赚点钱养活孩子,她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老奶奶的眼里一直盈着泪水。我们听了都很心酸,可是现在没有办法给老奶奶承诺什么。我们给了一些慰问金给那个女孩儿后准备离开,队长拍了拍女孩儿的肩膀让她好好读书,可是她却突然叫了起来:“为什么你的衣服是湿的啊?”女孩儿腼腆着没有说话,可是我们却明白了——放假之后女孩儿就把外套洗了准备上学再穿,突然听说老师要来家访,又没有其他整齐的衣服可以穿,所以就把这湿答答的衣服又套在了身上。这是一种孩子的自尊,也是对老师来访的一种郑重。一阵冰冷的风吹过来,我不禁又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可是看着她穿着湿答答的衣服站在风里,里面只有一件薄薄的线衣,我心里暗暗的想着要为这个女孩儿准备几件过冬的衣裳。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
今天的家访持续了10个小时,走访了8个孩子。还剩下一个因为路程太远而且山路又太难走所以决定改天再去。
18日下午,我们又出发了。
这个孩子是高三快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在高二时是年级第2名。当我们拐上到他家那个村子的山路时,感慨到幸好昨晚没有坚持赶夜路去他家,如果真去,说不定就是车毁人亡的下场。那条盘山路很窄很曲折,而旁边就是陡峭的斜坡,回程时连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都说心里一阵害怕。因为学生有到柏油马路边等我们,所以我们也省去了问路的麻烦。事实上,我们想问路也是无人可问的,除非那一群群悠游自在的散步在各个山头上绵羊可以告诉我们村庄在哪里。山路七拐八拐了不知道多久之后,终于见到了村子。
进入学生家的院子,那种房子挺多挺不错的感觉又浮现在心头。可是,很快我们的疑问消失了,原来他们是和他们堂哥一家住一起的。交谈中,我得知,我们家访的这个学生是家里的老大,而她的妹妹,一个眼睛扑闪扑闪很漂亮的女孩子已经辍学在家了。他的堂哥说,她的一个小哥哥也辍学了,因为大哥成绩最好,家里不能负担起4个孩子的学费。交谈间,他那最小的也在上学的弟弟蹦蹦跳跳的回家来了,也许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还不明白自己的二哥三姐为了自己和大哥读书做出了怎样的牺牲。我悄悄的问那个女孩子喜欢读书吗?那个小女孩儿很羞涩但是很快的回答说:“我喜欢读书。”“成绩好吗?”“好!”……
写到这里,实在觉得文字很干瘪很无力。我已经不想去渲染感情,只想描述这个事情。也许在家访的开始我们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对于这艰难路程的感受,但是,随着家访的深入我们更多的是沉重。我也曾抱怨这里的生活,我也曾感慨我没有生在这片土地上。现在,我是多么希望大家都不要忍受这样的苦难。虽然这个希望那么渺茫……
家访结束了。脑海里浮现起那个跟我们讲话时突然眼泪就流下来,跟我照相时眼睛还红红的女孩儿,那个说爷爷喜欢男孩儿的女孩儿,那个穿着湿答答的衣服来迎接我们的女孩儿,那个说想上学的女孩儿,那个说爸爸妈妈太辛苦的女孩儿,那个有点安静但是却目光坚定的男孩子……这些只是我们见到的,还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希望他们都能够有书读、好好读、走出这片荒芜的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回来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家乡。我一定会对我以后的学生讲讲我亲眼看到的故事,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懂得关爱懂得付出懂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