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山老师:谈莫言 说文化
作者:
点击:3463
谈莫言 说文化
陈金山老师读书讲座小记

5月8日下午第三节,基础部会议室集辉堂座无虚席,来自我校各社团的成员及语文组的部分老师齐聚一堂,这里,基础部一年一次的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开设的读书讲座即将开始。我校高级讲师、作家、厦门电视台嘉宾陈金山老师又一次为学校的同学开了题为《谈莫言,说文化》的读书讲座。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荣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首次登顶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巅峰,陈金山老师抓住这一社会热点,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来历、中国作家与诺贝尔奖的关系、申报诺贝尔奖的程序,向学生们普及了此种奖项,了解获此殊荣的不易。
其次,解读莫言与诺贝尔奖。简介莫言经历:童年时代,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小学5年级便遇上文革,只好辍学务农。以他“中农”的家庭成分,在文革期间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书籍为莫言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姿的精神世界,在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家乡的生活、阅读的积累为他日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春夜雨霏霏》《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生死疲劳》《丰乳肥臀》《蛙》等等重要作品相继问世,并获得不同的奖项。陈金山老师以他丰富的阅读面为学生们解读了莫言的这几部重要作品,并与同为寻根文学作家的余华,同为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进行横向联系比较,拓展阅读面,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谈及莫言获奖带来的影响,陈金山老师激动地说:莫言获奖,不仅是对莫言个人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将让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莫言获奖,中国文学将席卷全球,汉语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用语。
读书是为了浸润,是为了提升。陈金山老师不忘阅读的陶冶功能。在讲座的尾声,他语重心长的告诫学子们:莫言的成就启示我们,第一,志存高远。陈老师不失时机的结合我校校风中“致远”一词,希望同学们在这最好的年龄要立下远大的志向,“做一个最好的自己”;第二,坚守孝道;第三懂得感恩;陈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莫言在瑞典文学院获奖时的演讲,使学生们在孝道与感恩中沉思、感悟。
50分钟的讲座,陈金山老师尽可能提炼、浓缩,将最简练、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希望能将这一份“文化浸润”“阅读丰盈人生”的恳切传递到学生心里,希望能由此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回归经典,重温文化,共建书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