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教师学习材料 (一)
作者: 点击:4379
基础部教师学习材料 (一) (2009.12)
职业教育是教育中最富有活力、最可探索、最具灵活性、最可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领域。
—— 陈至立
深化·提高·发展
——“国重”评估后的思考
一、 深化改革
深入开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活校、技能强校”,强化“规范意识”、“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特色意识”。
深化“三法”(教法、学法、考法)研究。换酒乎?换酒瓶乎?;学习、学习,先学后习,还是先习后学?
启动课程“三三三”制建设。三级课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标准体系(合格、优质、精品)、三类延伸课程(告知性、拓展性、操作性)建设。
二、提高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决心,是承诺,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把质量搞上去了,学生成人成才了,人民就满意了。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有人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二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
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反对把教材当作“圣经”或“靠边站”。
课堂导入有情境,知识展开有“亮点”,课堂终结有回味。
质量无止境,工作无尽头。以“三平”精神(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对“福建精神”的高度概括)为动力:“三平”精神指的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创新的意识培养人才”。
三、持续发展:
学校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主要靠教师。教师的品位决定学校的品质,教师的精神组成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养蕴涵学校的文化,教师的面貌决定了学校的面貌。
讨论:基础文化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专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基础?
反思:基础课如何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如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努力方向:基础课教学对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不够深入,标志性教学成果建设缺乏力度;受益面广、层次高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较少,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效果不明显;教风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重之后是国示。我们又来到新的起点,让我们携手奋进,实现新的跨越。
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
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治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