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教师学习材料(二)
作者: 点击:4547
《致加西亚的信》对中职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
19世纪末,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当时没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在哪儿。希望尽快和加西亚进行合作的美国总统把罗文中尉叫到身边,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接过信后, 罗文并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找到他、找他干什么,他只是转身去做了。
对上级的托付,对国家的号召,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忠于职守,变成了一种敬业精神,一种执行创造的象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职基础课程改革就像“致加西亚的信”这个故事所传递的道理一样。每一名教师所需要的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也不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创造力,积极探索,敢于担当,努力工作,去完成这神圣的任务,去履行自己的使命,把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具备良好素质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社会。
改革的路很难走,但我们别无选择。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倘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种自觉,专业研究成为教师学习和成长的一种因缘,会让我们接下来的路更好走。我们期待着……
魅力课堂总是相似的
魅力课堂总是自主课堂。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魅力课堂总是活动课堂。活动课堂是自主课堂的必然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自主可言。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有经验的教师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演一演……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魅力课堂总是情感课堂。魅力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读书声,而且不乏掌声和笑声。在魅力课堂里,师生之间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的交流与合作;在魅力课堂里,师生之间心相印、情相通。
魅力课堂总是贴近生活。魅力课堂从不屑于干巴巴的知识罗列,而总是力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对于中专生而言,其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所以,魅力课堂总是力求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生活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魅力课堂总是趣味课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在魅力课堂里,人们听不到枯燥的说教和布道,看不见刚性的威逼与强制,而洋溢其中的则是动人之情和引人之趣。教师善于挖掘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用趣味化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使一节课生机盎然、情趣无穷。
魅力课堂总是艺术课堂。在魅力课堂里总是处处闪耀着艺术的火花———引人入胜的开头,渐至佳境的层次,贯穿全课的主线,跌宕起伏的情节,余音袅袅的结尾……在魅力课堂里,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亲切从容的教态、恰到好处的点拨,无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魅力课堂基于教材却不为之所困,而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