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教师学习材料(四)
作者: 点击:4436
杜郎口中学: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式被称为“三三六教学模式”。教室里没有老师的讲台与讲桌,三面全是黑板。课堂上学生或坐或站,讲讲说说,老师却讲得很少,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这个偏居鲁西北的普通农村中学,硬是靠自己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蹊径”。那么,校长崔其升是如何解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说起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因,崔其升校长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学校教学质量低下,而教学质量的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地讲解,学生没有话语权、表达权,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跟得上,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学生跟不上老师课堂内容的进度,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渐渐消磨殆尽,厌学、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变教师一个人讲解为学生全员参与式课堂?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起始思考。
崔其升说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没有什么奥秘,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这不但是教育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看教师重视学生还是重视教材,是带着教材面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致在杜郎口的课堂上,看不到一个学生走神,看不到一个学生在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课堂教学的改变,不仅让学生喜欢课堂,也让他们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放假。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学生升学、厌学、辍学的问题,根本上则是解决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东省教科所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6次调研以后,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概括为两句通俗的话: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 在崔其升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l0年来,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老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02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经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l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第三,购置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二是课堂过关。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新书推荐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作者简介】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鲁昕在四川考察中职学校时指出:中职教育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当天下午,鲁昕一行来到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考察。她详细询问了该校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等情况。当她听到该校正在建设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时,非常高兴地说:“这将帮助在校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后,鲁昕又来到该校酒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在详细了解酒店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学生学习情况后,她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要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在学校期间就给他们奠定好将来稳定就业和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来。
紧接着,鲁昕一行又来到成都中和职业学校考察该校教育教学以及藏区“9+3”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去年9月,成都中和职业学校接收了123名来自甘孜州的藏区学生,他们将在学校接受由政府提供的3年免费中职教育。鲁昕考察了该校幼儿教育等专业教学育人和学生校内创业培训情况。她鼓励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理念。当听说这里的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收看《新闻联播》,并从中收获颇丰时,鲁昕十分欣慰地说:“党和政府给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你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将来学有所成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最后,鲁昕对四川实施的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希望四川在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德育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并要求在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工作中总结推广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