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作者:   点击:7132  

 

、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班级:

、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对老师、家长不尊重;课堂上爱聊天;经常没做好值日工作;经不起他人的批评;爱欺负弱小,当老大;集体荣誉感不强;

(2)学习方面:已有厌学情绪,学习习惯不好,经常未完成作业,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恒心;

(3)性格方面:性格娇纵,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散漫任性。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关系:1.家庭经济较为宽裕,家里就两个男孩,平时零花钱不缺。2.母文化水平不高,父亲工作较忙少有时间在家,母亲工作之余爱打牌。3.从小体质不好,常生病,因而家里人都迁就他。4.在家里从不用帮忙做家务。

四、个案分析

(1)家庭生活:由于家庭经济宽裕,体质不好、常生病,受到家里人的溺爱,养成了娇纵的性格;父亲性格也较暴躁,工作较为繁忙,少有时间耐心管教,常以拳头教育,孩子也耳濡目染;母亲对孩子过于疼爱、过度迁就,频繁打牌少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这便成了孩子不尊重她的导火线;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在辅导孩子学习上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成绩急速下降后也就厌学了。

2)学校生活:被试对象将娇纵性格带来学校,难以接受校规、班规的约束,无法理智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批评;零花钱多的缘故又使其周围总有追随者,进一步膨胀了他当老大的念头;同时在家里接受父亲教训后,也将此种做法、情绪施加在同学身上;暴躁的性格加上叛逆期,常使他与老师起冲突;沉迷网络,也使得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

五、个案辅导策略

1)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接手该生时,我就先从多种渠道(学生档案,以前的班主任,同学,家长)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优缺点、身体状况等),努力寻求突破口,便于有的放矢。

2)古人云有威则可长,有信则可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由于该生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学期伊始,我不以教师的权威来使他信服,而是先取得他的好感、信任。他是插班生,我趁此和他一起去搬桌椅、领课本、作业,先赢得他的认同。

3)采用情感投资沟通寻找感觉等方法来打开他的内心,让他明白父母及老师的用心良苦,向他灌输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这样他在被批评、责骂时也就不易反抗了。

4)借助榜样的力量,为了不让他对学习完全丧失信心、兴趣,安排他坐在尖子生的附近,并交代他们要主动帮助他。时间一长,他对于同学善意的帮助也就不再拒绝,慢慢地融入集体、学习。

5)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处理特定事情,适时地对他宽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面对老师的理解,他也就越不好意思再去故意犯错误。

6呵护那一点点光,抓住生活、学习中的细节,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周记偶尔写得也很不错、英语学得不错、集体劳动时也参与其中、集体比赛也能主动照老师要求做好等),针对他的这些闪光点,在适当的场合以各种不同方式来表扬他(点名表扬、不点名表扬、周记表扬、课间似无意地表扬)。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他也进一步相信自己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好、更优秀的。

7)尽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采用沟通融洽法与家长共同商量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希望家长尽量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教育他,少用暴力。家长教育方式的转变也能让他感受到大家为他的付出。

8)增强责任感,由于他休学一年,对学校情况比同学们都熟悉,让他协助班长处理班级事务,增强他的班级荣誉感。

9先礼后兵,在完全能够把握他后,在他违反班规、成绩下降时,也以严格的态度来教育他,及时指出他的缺点及不足。

六、个别辅导成果

1)家庭生活:被试对象的父母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其父也认识到自己的暴躁的性格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教育;其母也将更多的时间来分享他在校的学习、生活。更加注意观察孩子平时交往的朋友。

2)学习生活:被试对象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不再动不动就对老师无礼、乱扔椅子,进一步学会了克制。同时也能明白父母、老师对他的关心,能够理智接受批评。作业上也能基本完成,对于自己尚能学好的科目不轻易放弃。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被试对象在诸多方面仍有明显不足,仍需坚持不懈地教育。

3)交往生活:被试对象逐渐与过去那些爱打架的同学疏远,融入新的班集体,能够与大部分同学融洽相处。在集体活动中也能做好自己的职责,为班级争光。

七、个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多方努力,被试对象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也逐渐相信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做一名好学生的,重拾自信、快乐、礼貌。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在教育的道路上注定布满荆棘,只要我们坚信并奉行爱心教育,会从找到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