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

作者:   点击:5183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

(附调查研讨报告)

一、《大纲》修订的主要依据

(一)依据国家提出的基本要求

鉴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又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课程,无论对其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的确定,都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使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达到国家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对原《纲要》进行修订时,我们除参照《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还以下列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为依据。

119996月,我国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课时,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32006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教体艺[2006]5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各地要通过三年的时间,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一次轮训,并纳入教师培训工作规划……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对不能保证体育课课时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能评为示范学校和先进单位,其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42006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以教体艺[2006]6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

52007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教体艺[2007]8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标准》的具体实施计划,并于200791前报教育部备案”。自200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各地实施《标准》情况的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62007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7]7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要求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720086月,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以教体艺[2008]5号文件下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以及学生健康体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检查、督导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反映职业教育的改革特点

1999年,随着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确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促使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总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与成绩的基础上,为了站在新的起点、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启动了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计划,使职业教育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并通过系统化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终于确立了把培养有文化、有技能、会经营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这表明,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职业教育如何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最鲜明的特点。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必修公共课,必须反映职业教育的上述特点,即通过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除需要适应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还应使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提高与培养。

二、《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

为了明确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充分反映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职业性特点,我们在参照各地调研反馈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并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按“适应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需要,确定了以下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第一,修订《大纲》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它作为对原体育课程的一种改造,是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整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要求在课程理念与设计、课程目标与体系、课程设置与内容等方面,充分体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互为一致性。

第二,修订《大纲》为了充分反映现代教育理念,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力、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了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

第三,修订《大纲》必须具体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应把完成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和增强健康体魄,使力量、速度和耐力三大体能素质得到明显改善的任务放在首位。

第四,修订《大纲》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注重强化基础体力、提高身体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的同时,应把能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养生保健,能够美化生活,便于娱乐消遣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选项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身体状况、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潜能开发的需要。

第五,修订《大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在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应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第六,修订《大纲》为了体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特点,在课程设置的三个模块中,分别要求基础模块安排的三大球(足、蓝、排),重点体现它们特有的沟通、解决问题、团队合作、领导技能、遵守法规、竞争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文化内涵,使之有利于提高未来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挖掘拓展模块中某些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迁移作用,有利于提高某些专业(如文秘、护士等)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形象;要求努力开发职业模块中的生存体育项目,使它们具有的实用性价值,能够满足某些特殊专业(如地质、航海、河运、养殖、捕捞、公安、保安等)学生体力和技能的需要。

第七,修订《大纲》必须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7号文件精神,强调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课外一小时体育锻炼,并要求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教学计划,把《达标》及格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三、新修订《大纲》的基本特点

为了更全面、准确反映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我们在对比原《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吸收了课程标准的优点,把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理念与设计、课程目标与体系、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实施与建议、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与开发等7个部分作为构建新修订《大纲》的基本框架,基本特点如下。

1.设定具体目标,有利于分层教学与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

由于原《指导纲要》仅笼统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难以凸显体育的强身健体与教育的本质功能,也不利于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表达对提高“职业素质”的特殊关注。而新修订的《大纲》则按素质教育(认知、技能与情感)和“三维健康观”提出的要求列出具体目标,并把职业素质指标也包含其中,更有利于按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达成“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2.强调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的最新基本要求

因受时代背景的限制,原《指导纲要》已很难满足国家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修订的《大纲》则明确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7]7号文件提出的具体要求放在首位,突出体现了课程目标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之间的有机结合。

3.提高职业素质,增加与未来职业生涯直接有关的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体育的“健身育人”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特殊要求,新修订的《大纲》除要求通过开设体育保健课满足体弱学生的需要,还特别强调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开设和未来职业相关的限选课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精神、意志、毅力、合作意识等)。

4. 提供保障措施,为课程实施提出更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由于原《指导纲要》未对课程实施提出更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因而缺乏足够的保障措施,难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新修订的《大纲》在“教学计划与实施”、“教学组织与形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教材编写与使用”、“教学资源与开发”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领导和教师执行《大纲》创造了有利条件。

5.改革评价方式,重在评价学生的进步幅度与发展潜能

由于原《指导纲要》仅笼统确定了考核内容、权重与方法,不但给具体操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极易导致各地区、学校在实施考评时出现较大的差异和盲目性。而新修订的《大纲》,为了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制度,除加重了必选课程内容的考核权重,强调要通过定量评价考核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水平,以及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情况,以判断他们是否达到国家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还放宽了对选项和限选课程内容的评价尺度,即要求更多采取定性和发展性评价的方法,重在评价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

6. 开发教学资源,为挖掘教师潜力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为了有效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挖掘它在体现基础性、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内在潜力,使教育功能的发挥最大化,并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实施《大纲》创造条件,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新修订《大纲》还专门对教师教学效果、师资队伍建设和物质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7.兼顾地区差异,为具体实施《大纲》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考虑到南北地域、气候差异,以及学校体育设施与条件不同等诸多因素,新修订《大纲》为具体实施留有了足够的弹性空间,即在提出最基本要求的同时,允许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自行提高执行《大纲》的标准。

 

附件:《大纲》修订的调查与研讨报告

一、第一阶段调查信息反馈(200718月)

2000年教育部批准试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逐步深化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解原《纲要》执行的大致情况,做好修订《大纲》的准备工作,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体育与健康研究会从20071月开始,通过半年时间先后在南方的浙江省、北方的吉林省和西南的四川省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被调查学校约300所。经汇总调查得出的大致结果:目前全国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必修课的年限从一年到三年,总学时从74学时到210学时不等,相差极为悬殊;开设选修课和选项课的比例也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各学校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有三个月到一年的差别,也存在为压缩文化基础课而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

二、第二阶段调查所得结果(20086月初6月下旬)

自教育部职成司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启动会议以来,为了落实北京会议的工作部署和黄尧司长的讲话精神,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小组研讨的共同思路,在进一步明确修订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的前提下,从20086月开始,又先后在北京市、大连市、甘肃省、四川省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被调查学校约100余所,通过调查得出的大致结果: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仍不统一,其中三年制和四年制并存的学校仍为数不少,体育课时大致可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从3个月到1年不等,能够在实习期安排体育活动的学校极少,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校在逐年减少,场地器材符合要求的学校不足一半,教师配备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三、第三阶段兰州会议研讨(200871012日)

在完成修订大纲初稿之后,工作小组又于71012日在兰州召开了研讨会,对初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读与修改,甘肃省教育厅、职教处和中专体协的负责人,以及外聘的其他专家,都在不同场合对这次大纲修订工作表示关注、支持,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反馈的信息,工作小组负责人再次进行第二轮修改,最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准备在722北京会议继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求得进一步的完善。

四、第四阶段北京会议研讨

72224日由职成司主持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各学科负责人分别就前期工作和《大纲》修订要点进行了汇报,根据王扬南处长和顾问提出的意见,通过体育与健康大纲修订工作组主要成员共同研讨,又对《大纲》进行了第三轮修改,并由小组负责人再次汇总,经过三天逐字逐句的审读和补漏,于728将最后修订的《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小组

200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