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任勇莅临我校作讲座

作者:吴建华文、摄   点击:8550  

 4月26日下午,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任勇老师应邀为全校教职工作了一场题为《做步入新境的觉醒者》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庄敏琦校长主持。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8年5月\20180426任勇讲座\20180426任勇讲座\IMG_639911.JPG

讲座中,任勇老师从本人求学求知、教书育人、不断钻研、成名成家的亲身经历,结合生动翔实的、精彩纷呈的教学案例,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毫无保留地讲解了如何做“步入新境的觉醒者”,甚至包括走向“觉醒”的细枝末节,指导大家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掘工作与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其诙谐的语言、敏锐的数学眼光,贴近生活的数学案例,加上其嵌入参与式的活动,一步一步将全体教工带入到快乐的思考中,并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大家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名师的境界,唤醒了众多教工的终身学习、不断超越的进取意识。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8年5月\20180426任勇讲座\20180426任勇讲座\IMG_640611.JPG

讲座最后,任勇老师引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他内心深处的觉醒”勉励大家。他希望并相信,教师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觉醒者”,“觉醒者”会把“步入新境”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会自然而然地萌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会在自我心境中感受到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整场讲座,老师们都被任老师的睿智与情怀所吸引。讲座后,大家纷纷表示,要踏实按照任勇老师提出的“学、思、研、行、著”名师成长途径,认真汲取任勇老师“立足专业、文理兼收,笔耕不辍、不断反思”的教育人生经验,在个人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8年5月\20180426任勇讲座\20180426任勇讲座\IMG_6436111.JPG

任老师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享。

一、师者素养:从“德能并重”到“升华智魂”。时代呼唤“德能并重”的教师,当更高层次的课程重构要有智慧、文化、生命的含量时,智慧之师才能更好地践行课改。而师之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就是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自我发展:从“他主发展”到“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指发展不是外部的追求,而是主体内部呈现出的自发的、主动的运动状态。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的追求,是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

三、进取精神:从“阶段发展”到“持续发展”。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不是一时的或阶段性的发展,为实现目标,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补充能量,使自己具有不断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学科气场:从“教学有方”到“教有主张”。基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质,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成长为富有个性的教学名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五、自身素质:从“全面发展”到“全而有特”。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优秀教师,还必须努力成为有特色的教师。师者因“全”而厚实,师者因“特”而精彩。

六、生长阶梯:从“为学有道”到“思研行著”。教师仅仅学是不够的,还要在学的基础上,走向思、研、行、著的更高境界。我学故我知,我思故我在,我研故我智,我行故我实,我著故我远。“写”下教育发现、教育成果,就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七、师生关系:从“学生之师”到“亦师亦友”。我们在作为一名教师的同时,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8年5月\20180426任勇讲座\20180426任勇讲座\IMG_637611.JPG

八、课改之路:从“参与课改”到“深化课改”。课程改革一路走来,大方向应该肯定。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创新实践,打了一场课改攻坚战。回首来路,理清思绪,由教育理想、教育激情走向教育实践的理性和自觉,是课程改革延伸的基本逻辑。

九、教育意境:从“教精其术”到“教明其道”。道不正则术不明,术不明则道难行。今日之教育,过于追求“术”,把学科教学搞成了“解题术”,而忘却了教育教学之根本。这个“根”,就是“道”。道与术只有合而为一,才能产生更大的能量。

十、师者探域:从“学科经师”到“教育学者”。教师教着一门学科,逐年实践、积累和修炼,多数成为经师——经验之师。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中小学教师都是学者,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走向立足实践且善于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十一、育人境界:从“追求卓越”到“享受幸福”。一些教师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忽视了对教育本原的坚守,把有温度的教育做得冰冷了,教育本该有的幸福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这样的“卓越”,又有什么意义呢?师者,要优秀,要卓越,更要幸福。

十二、工作状态:从“积极工作”到“健康工作”。身体好是工作好的基础,是学习好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白的人生道理。有着健康的丰姿和活力的教师,才可以给学生超越课堂之外的美的教育。师者谨记,你的健康属于你自己,也属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