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好声音(266)闽南文化进校园,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作者:校学生记者团:卢 钰文 钟秋鹏摄 点击:2241

闽南文化是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们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拥有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华文化中是一抹灿烂的色彩。
10月24日下午,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为主题的闽南文化进校园特色展演活动在学校体育馆顺利进行。活动由厦门市民俗学会艺术团、思明文化馆与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联合主办。此次展演共由八个特色表演模块组成,我校17级全体师生近距离感受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表演。
首先,由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郑启伍先生致辞,希望同学们能够弘扬闽南文化,向老艺术家致敬,并引用毛泽东的话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表达了对同学们未来的美好期许。
广为流传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一开场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熟悉的旋律,耳熟能详的歌词引起场内小合唱。闽南歌曲发源于闽南地区,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在厦漳泉地区非常流行,男女老少都会唱,特别是外出的闽南人有时听到故乡的歌时,甚至都会激动落泪。
紧接着是高甲戏《卖花歌》,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士班”,是福建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汉族地方戏出剧种。一群老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用大幅度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展示舞蹈,一犟一笑,一挥一扬手之间,展示了整齐划一的动作和丰富有趣的地方方言。部分同学们虽然听不懂地方方言但是从老艺术家们的动作中能感受到高甲戏别样的风采。
“答嘴鼓”是港澳地区以及讲闽南方言的海外侨胞中的一种喜剧性的汉族说唱艺术。今天,集美区凤山答嘴鼓传习中心(集美区上塘中学)的郭韶勇,郑多维为大家带来了《搏缴无底致》,告诉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赌博,而丧失美好的人生。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我的家乡在厦门》节目中演员们穿着艳丽的衣服,变化不停的队列让同学们感受到南音的魅力。沉醉在歌声里,现场十分安静,表演结束后掌声雷动,久久未停。
随后,我校信工部舞狮队的同学带来了灵动的舞狮表演。舞狮的同学一跃下台与观众们热情互动,引得同学们阵阵欢呼,将气氛推向高潮。
紧接着老艺术家为大家带来拍胸舞《欢喜斗阵来》。拍胸舞是福建泉州、闽南地区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闽南地区汉族民俗文化活化石。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台下的同学们也被台上的动作吸引,有小部分的同学也跟着动了起来。
最后活动在歌仔戏《行孝歌》中落下的帷幕。歌仔戏又名芗剧,是福建及台湾的地方传统戏曲之一。起源迄今约有百余年历史。
演员谢幕时,由我校知名校友、厦门市民俗学会秘书长李志勇进行结束致辞,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再次回到母校,并希望同学们带着对艺术的尊敬,用自己的力量去传承闽南文化,把闽南文化发扬光大。
此次展演的顺利举行让大家了解了闽南文化,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还使大家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以自己是闽南人而深感到自豪,从而更好地传承闽南民间民俗文化,弘扬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