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县支教体会(三)西吉逆行
作者:图文\郭晴浓 点击:2164 日期: 2020/5/11 16:04:31

疫情突如其来,原本定于2月的返校一再延期。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数量庞大的师生在网络搭建的空中课堂上维系知识的传递,在运转基本停滞的大环境下,实在是一大壮举。
我这学期教授的科目是为高考生设置的《幼儿教育——钢琴弹唱》,疫情期间改为直播授课,在家里教学。更新网络设备、熟悉直播教学软件,直播时和直播之后,我通过QQ、微信群、希沃白板、钉钉直播、云校家等平台布置批改作业、与学生互动。课程之外,我还推送防疫知识,宣传抗疫感人故事,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让闽宁对口支援持续发力。
除直播教学以外,我还会录制一些微课上传到钉钉群上,提供给学生温习、补漏之用。我用网上答疑、学习资源共享的方法去弥补网络教学交流反馈上的不足。课前十分钟及时提醒他们做好课前准备,监督笔记、课后辅导,不遗漏一个知识点,不让一个学生“空中辍学”。大数据在空中课堂中应用甚广,收集观课、作业提交、完成情况的数据,归类错题、集中辅导意见,这都让我非常受用。
四月末疫情缓和后,我回到了西吉县,教授两个高三幼教专业学考科目的钢琴弹唱。学校钢琴学科教师空缺,原是美术教师的我紧急的接下这项任务。原定5月20举行的学考推迟了,时间未定。学生全无弹奏基础,一部分甚至没有乐理基础,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缩短学生与专业学考水平的差距,压力实在很大,任务艰巨。
不过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涨。每天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练习。我每天都会去琴房指导,平时也会让有需要的学生到我的宿舍练琴(学校为我宿舍里配了一架琴)。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享受了音乐的乐趣。我时常弹一些旋律简单、脍炙人口的曲子给他们听,比如《送别》、《茉莉花》之类。孩子们接触音乐甚少,对音乐的领会全来自手机里那些流媒体,甚至对课本上经典的歌谣也不熟悉。他们没有成熟的艺术欣赏的土壤。在我看来,培养这些孩子的审美兴趣要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去滋育,沿着兴趣深入了解下去,才能获得对作品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