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支教手记(1):初识万州,行远自迩

作者:图文\骆红森   点击:2304   日期: 2022/11/7 11:50:35

9月3日,我飞抵1000公里之外的重庆万州,开始全新的支教生活。初到万州,我深切体会到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万州主城区面积虽不算大,但却已有千年的历史。上束巴蜀,下扼夔巫。万川毕汇,千峰竞簇。“滔滔江水,穿城而过;巍巍高岭,拥城而立。天仙湖上,恍见洛神凌波微步;太白岩下,遥想谪仙举杯醉棋。”古人以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万州山,其风景可见一斑。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正处在旧城区的山上,隐秘而清幽。

图片1.png

图片2.png

岁月不居,不觉间,来万州已两月有余。支教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由于语文老师短缺,本学期我担任了22级幼儿保育6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这两个月的接触和观察,我渐渐熟悉班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因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县,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样,认知基础、情感特征等各不相同,而对学习普遍存在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得当的问题。所以需用寻觅更有效方法去引导他们。而对科学方法的寻觅,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情境细节。

在接手6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后,首先我通过批改作文、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和心理特征等。学生们对我这个从厦门来的老师都很感兴趣,乐于聆听也乐于分享。在课堂上,我尝试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如板块式活动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读起来、练起来、活动起来,真正参与课堂,沉浸到语文的学习中。同时,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我发现通过不断的提问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让学生善学,乐学。在课后,我集合了各班的语文课代表和班长组成一支助力语文学习的小团队,以教练式的指导引导班长及课代表利用晚自习、早读进行语文学习活动,鼓励他们创设适合自己班级的早读、小测形式。

图片3.png

图片4.png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在和学生们愈加密切的交往中,日常教学就变得越来越轻松而愉悦了。课堂上,更多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互动越来越默契,不时有学生妙语如珠,滔滔不绝。课后,大部分同学也能主动完成作业并且质量不断提高,甚至有同学针对自己的学习不足主动给自己增加作业。各班课代表也主动利用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落实班级的字词积累、诗词背默等学习活动。学生进步十分明显的,各班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推动了语文的学习。虽然只相处2个月的时间,但我深深地被同学们真诚和信任感染着。希望用一份热情点燃学习的渴望,用一份真心唤起学习的用心,用一份份爱心激发学习的决心。

图片5.png

图片6.png

支教的2个月,也是成长与反思的两个月。两个月来,我参与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向同事们了解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学情,询问了学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培养方向,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调整适合这里的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研教学水平,也希望能给这里的老师带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

为能进一步互相交流、探讨、成长,11月初,我开展了公开课《议论文入格训练之搭建结构》,针对学生写作练习中缺少结构意识的问题设计此次教学。课堂设置情境,以热点新闻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和老师们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万州职教中心语文组组长吴建辉老师首先说明了此次支教教研交流的目的和对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视。而后各个听课的老师发表意见,最后由教研组对课作全方位分析点评。交流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老师们思维碰撞,探讨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最后,吴建辉老师再次强调了开展支教教研交流活动的意义,提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地期许。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与万州职教中心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我校和万州职教中心老师教育交流的平台。万州职教中心给予我的的肯定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鼓舞了我工作的士气。期待今后能长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图片8.png

每个人总会经历过不同实践之后丰富自己的心路旅程。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感谢支教赋予我生命的不一样的色彩。支教其实是双向的,没有什么帮助方与受助方之分,同学们通过我们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向往的世界,但同时也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简单快乐的世界,在支教期间收获纯真也收获实践经验,不断给予也不断提升。这份最真挚的感情,让彼此都满怀欣喜。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支教路上,每个寻常的日子里,都有细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