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薪酬核算精细研 会计产教融合行——厦门市陈雪松名师工作室第二十四次研修活动
作者:图文:工作室成员 审核:陈雪松 点击:9492 日期: 2025/1/8 9:05:32

岁序更新,步履不停,1月2日上午,厦门市陈雪松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聚集美工业学校,开展第二十四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薪酬核算精细研 会计产教融合行”为主题,工作室领衔人陈雪松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公开课、讲座、评课、课题汇报和工作总结。
首先,集美工业学校吴明燕老师进行学考会计技能《应付职工薪酬》的课堂教学。课前,吴老师发给学生一张工资结算汇总表,让学生编制有关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巩固旧知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构建互联,激发学习热情。课上,吴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案例,详细分析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在企业的账务处理。整堂课围绕“非货币性福利”这一主题,通过自产产品发放给全体员工、自有轿车无偿供管理层使用、租赁公寓无偿供副总裁使用三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有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引起学生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关注,提升职业幸福感。此外,吴老师还不断与学生互动,请学生上台演示,辨别点播学生对职工薪酬认知上的一些错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随后,集美工业学校的陈朱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校中厂’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校中厂”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下,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投入设备和技术,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主讲人详细阐述了集美工业学校探索“校中厂”合作模式的研究缘起、意义及实践成果,为中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面对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陈老师所在学校积极思考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探索“校中厂”合作模式在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旨在完善会计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教师的会计教学水平。在深入企业调研和多方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厦门会捷财务有限公司签订了“会计校中厂”的合作协议,引企驻校、校企共育,共建一个校内产教学融合人才孵化基地——“会计校中厂”。把企业“搬进”校园,完善会计产教学融合基地建设,通过真账实操课程、岗前实战培训、校中厂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共赢。此次分享展示了会计“校中厂”合作模式的实践成果,陈老师还提出了校企师资互聘互用、开发针对性教材、合理安排学生实习等建设性意见,也为中职会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后,由陈雪松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进行评课和研讨。工作室成员们面对面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讨主要聚焦于学考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技能考试成绩,也探讨了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当代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会计职业素养等问题。
最后,由领衔人陈雪松老师向工作室成员们汇报了工作室课题《德技兼修 文化育人——课程思政柔性融入专业教学》的研究和结题鉴定论证情况,重点介绍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陈老师在结束环节简要回顾总结了工作室三年来大家互助同行的研修经历和成员们所取得的业绩和进步,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厦门市陈雪松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及课件集册》以及两本图书赠送给成员们,鼓励大家在工作室研修任务结束后仍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精研的动力,守正创新、与时俱进。